涓滴意念汇成河

学习笔记14:说话的刻意练习

zahui 于 2025-04-01 发布

  年轻人是比较容易语速快的。因为年轻人的内心节律就是快的,年轻人的新陈代谢也是快的。如果有机会的话,去听一下几岁的小朋友的心跳,你会发现他的心跳速度非常快。所以,如果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就把语速控制住,就需要刻意的去练习。

语速不在于频率而是节奏

  所谓语速的快和慢,重点还不在于频率的高低,而是在于节奏。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学了这么多年语文,实际上老师教给我们的朗读方式有的时候是错的。最开始我们是怎么朗读的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拉长音式的朗读。比如最经典的,我们小时候都读过那个课文: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向南飞;你想想当时是不是都是拉长音朗读的。为什么小学老师让我们这么读书?一方面是一种习惯,老师们都习惯性的这样来教。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这么读显得整齐,拉长音以后很多人一起读,比较容易读得齐。但是这个导致了我们很多人不会朗读,甚至不会说话。为什么?拉长音这种朗读方式导致一个问题:把我们所有的说话的节奏都抹平了,每个字的音长都一样,没有重音,也没有节奏。那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朗读我们的小学课本。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向南飞,不要拉长音,是不是就会得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同样是小学课文,但是你的感受就比以往那种拉长音的形式更有一种稳重感,一种深邃感。   “节奏”这个词,如果是没有学过声乐的人,不是很容易理解,所谓节奏就是停顿。我们一般人说话,有的特别喜欢把声音的时间都占满,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在担心一个事,一旦声音停了,大家的注意力就不在我这这里了。所以很多人在想自己下一句要说什么的时候,经常会加“这个”、“那个”,要不然就是语速特别快,并且语速越来越快,所有这些习惯都会导致:你给别人的位置感很低,感觉你很弱。别人的感受不受主观控制,是自动加工的。别人听了你的说话方式,可能在主观上并没有觉得你的位置很低,但是他已经把你放到比较低的位置上了。

语言上的留白

  一般新人习惯性写ppt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大段大段的文字或者很多图片堆在这个ppt上。其实有一个设计原理,了解这个原理之后,我们的ppt不但显得高大上了,而且工作量急剧减少,效率大幅提升。这个设计原理就叫留白。我们看一些奢侈品的vi的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留白。在一个巨大的空间里边放一个很小很小的logo,在视觉上就极大的突出了这个logo,显得这个logo特别重要,特别值钱,这是视觉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留白意味着什么?留白就意味着浪费,浪费了大量的空间,浪费代表什么?浪费代表奢侈有钱。另外一个层面,留白就代表了自信。我不用传达给你那么多信息,我只需要一个logo,你就知道背后的意义、价值,甚至品牌故事你都能联想出来。   语言上的留白有同样的效果。比如说我们现在说同样一句话,第一种我们这么说:我告诉你啊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第二种我们用另外一种说法:我告诉你,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能不能感受到这种说话方式,两者之间它的分量有很大的差别,其中的差别就是留白,简单的一点说就是停顿。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停顿就能增加语言背后的力量?这个停顿,这个休止符,背后传达了什么意思?   我们为了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总是想要习惯性的不停的输出,想用声音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但是停顿留白恰恰说明这个人对他自己现在正在讲的内容极其自信,他的自信来自于什么?他的自信来自于即便他的语速很慢,他说话之中有大量的停顿留白,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够让沟通对象的注意力始终放在他身上。所以表面上来看是技巧和语#速的问题,实际上是内心的问题。   你的语速快,就好像你在微信不停地给别人发:“在吗,在吗”,是同一个心理机制,都是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但是这么说话往往适得其反,别人反而会觉得你的地位很低,你说话没有分量。你之所以想要获得别人的注意力,是因为你对你自己的价值不自信。你觉得你没有办法给别人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或者说你在内心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根本还是在于你没有那种:只要我愿意,就可以把所有的事儿都能做好的这种自信。

语言的刻意练习

  所以古人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有的外在行为的表现都是对应了同一个深层的心理原因。语言确实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其实练习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在和家人朋友说话的过程之中去训练。先练习增加停顿,然后练习适应冷场。说一句话之后,如果下一句我还没想好怎么说,我可以先停下来,不要说多余的没有用的话,把这些没有用的废话口头语全部去掉。教大家一个具体的方法,你每天身上可能都会带一些东西, 比如说你的手表,你的戒指,把它作为一个锚定物。这个锚定物我们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比如我们就管它叫定心手表或者叫定心戒指。你在和任何人说话之前,先看一眼这个东西,提醒自己,我现在要开始说话了,说话的时候语速要放慢,要稳,要有节奏感,想好一句说一句。在你说话的过程之中,也可以看一下这个定心戒指。看到这个东西,你就提醒一下自己,把语速放慢,控制节奏增加停顿,不要说废话。训练一段时间之后,你就可以不用这个锚定物了,这是一个小方法。   有同学说了,我不戴手表,我也不戴戒指,怎么办?很简单,你就把你的某一个手指头当成这个锚定物,你看到这个手指头了,你就提醒自己这个训练。如果你每天坚持练的话,大概要半年左右时间就能完成,训练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与别人社交的过程之中,被别人尊重的程度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提升。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你说话的分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给人感觉就是掷地有声。你在做这种公众的演讲,做汇报,给客户做演示,做培训都会觉得特别轻松,你也不会再那么紧张。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如果花个大几千去报一个演讲的培训,可能都没有办法去解决你演讲紧张这个问题。有一个播主叫演讲黑客,就凭借一个“说话我要停顿”一条视频,涨粉二十七万,可见“停顿”这个东西有多厉害。但是他并不能告诉你这个停顿背后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并且他也不会告诉你具体的练习方法。核心是我们讲的“复自道”和“自我裁决”,是我们自我的全能感。   就像有个抖音的播主,他的抖音主要讲什么呢?他教大家在遇到某种情景应该怎么对话,比如说别人怼我了该怎么办?别人找我借钱我该怎么说?等等等等一个情商提升的课程。要收多少钱呢?要收几千块钱。他说的这些套路可能都非常有效,非常好,但是问题在于,这么多情景,这么多你遇到的问题,不一定都有套路去应对,并且你可能也记不住所有的套路。就好比你学武术,你学了一大堆招式,但是到擂台上一个也用不上。   我们要学的不是情景套路,而是要学最核心的东西:从一出发,我们所有东西都能解决。我们看慢这个东西它来自于哪?其实还是来自于专注。因为只有慢才能专注,只有慢才能专注的把一件事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所以你看我们学任何东西,教练上来都会叫我们先慢先教你分解动作。比如你写书法,每一个笔画可能都要练很久,只有分解了,只有慢下来了,你才能关注到细节。同样的说话为什么要慢?因为说话的时候在思考,在专注于眼下说的这句话有没有说好。为什么有节奏,有停顿,同样是因为你要专注,因为在思考下一句,我该怎么说,你就必须停下来。而专注来自于热爱,热爱又来自于你自己的选择,最终来自于自我裁决,复自道。我们要感受一下“复自道”的力量有多大,能帮你改变到什么程度。王阳明说过一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只有认识到这些,你才能对抗那些潜移默化的社会规则对你的控制,才能去对抗大脑内本能欲望对你的控制。

所以,我们需要先把语速降下来。

关注公众号:在场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