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由AI生成):通过理解“人格”词根的含义,强调通过扮演和模仿来提升自我人格魅力,但需深入模仿其内在逻辑而非表面行为。以书法临摹为例,说明模仿应注重意境和技巧,最终融入自身。同时,通过影视剧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分析,揭示气场强弱与注意力转移速度和幅度的关系,为什么气场强者自然吸引他人注意,而气场弱者还要主动示弱?
模仿和扮演需要找到根源
心理学“人格”这个词,英文是personality,它的词根personal在拉丁文里面是面具或者脸谱的意思,后边还引申为戏剧里面的角色。如果我们想成为一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去扮演一个人。
如果想写好书法,那我们得先去临摹。但是这种扮演临摹,不是去模仿外在的东西。比如书法,临摹书法要去临摹他的意境,去临摹他的用笔的角度,笔锋,力度,甚至写字姿态等等这些。我们通过模仿不断的去练习,最后把它完全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面来了,我们就自然而然的会达到我们想要的状态。尽管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模仿的可能很拙劣,但是不要紧,通过坚持和慢慢过渡,很快就好起来。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要为了模仿而模仿。我们的模仿是为了练习,是为了找感觉。这种模仿就好比自行车的辅助轮,我们学会了骑自行车,就得把这个辅助轮给摘掉,只有摘掉了辅助轮,才能真正学会骑车。
为了更好的模仿,我们会讨论一些树梢、树干、树叶的板块,目的是让大家知道一棵大树应该长什么样子,而真正根本的东西是我们讲的“复自道”,是我们整棵树的逻辑。如果模仿树,我们不可能去模仿每一片叶子;如果模仿人,也不可能找一个气场强的人去模仿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果说单纯的去模仿,没有找到根源,比如模仿一棵树上长一片蓝色的叶子,或者说某一个树的枝干,它的方向长得很奇怪,别人一眼就能知道你这棵树是假树,你是在装模作样,很容易识破你。那一个有强大气场的人,他的行为方式,或者说他与人交往的方式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他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传达的意思是什么?知道了这些,我们再去练习模仿的时候,就不会只模仿他表面的东西,更要去模仿他背后的东西。
大脑的自动补全和强弱比较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看电视剧或者电影里边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场景:人物设定是一个大人物,比如说政府的或者公司的领导,或者说古装电视剧里边的手握重权的皇帝,大臣,场景是有一个下属找这个人汇报工作。这时候往往有这么一个镜头:这个大人物一般都不会去看这个来汇报工作的人,他是会继续干手里一个的活。即便他现在没有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比如他在画画,他都不会马上把他的注意力放在来汇报的这个人身上。一般来说,影视剧里边来人汇报事情,其实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好像这件事再重要,也没有这个大人物手头正在干的这件事重要,这就是一种气场。还有一种经典场景,就是一个小孩坐在这个村口玩泥巴,然后就突然听到有点动静,然后马上抬头远远地张望。张望之后,一边跑一边喊:来了,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来了。这是另外一种气场。大家想想看,影视剧用这两个经典场景,他在表达什么意思?咱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儿,一会去讨论。
咱们再来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一群人在开会,这时候会议室的门突然开了,进来一个人。这个时候正在台上发言的这个人他也不讲了,就停下来看着这个进来的人。进来这个人点点头,放下水杯,找一个位置一坐,拿出本,看了一眼这个讲话人,摆摆手继续。这是第一个场景。第二个场景还是这群人在开会,这时候有个人推门进来,发言的人也看了一眼这个人,但是没搭理他,继续发言。然后这个人见人点点头,放下水杯,找了一个位置,拿出本子。就这两个场景,大家想象一下这两个人是什么形象,你们注意,我在这两个场景里边没有去描述进来的这个人的任何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穿着职位,任何信息,我都没有描述。我只是去描述了这个人进到这个会议室之后,其他人的反应。但是我相信各位在大脑里边一定对这两个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形象。第一个人可能是一个中年男子,可能他是这群人的领导,第二个人可能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或者一个漂亮的年轻小姑娘,可能是刚来实习的实习生。这是我们大脑自动补全这些信息,这就是我们说的套模板的下意识思维。你们在一瞬间就完全补全了他们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见面之后,就会开始收集对方的信息,然后开始比较强弱。在上面的例子里面,谁强谁弱?如果排一个序,是不是第一个进来的人最强,然后是开会发言的这个人,最后进来的人最弱,这个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回到刚才讲的电视剧两个那个例子,给领导汇报工作,还有一个在村口的小孩,你感觉谁的气场强?所以说,可能你还没张嘴,你的气场,你的气息就已经开始散发出来了。
气场强弱与注意力转移速度和幅度的关系
我们上面的例子里边有什么共同点:注意力的转移速度和幅度。下属给大人物汇报的时候,这个大人物注意力没有立即转到汇报人的身上,他是等他手头的事告一段落之后,再把注意力转移到进来汇报的这个人身上,这是注意力转移的速度。而且他也没有完全把注意力都放到下属汇报的事上,他会留一半的注意力在手头干的事,至少感觉上是这样的。反过来看,那个村口的小孩,他是不是一有一点风吹草动,立马就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个新鲜事上,而且特别兴奋,全部的注意力全都转移过去了。
咱们再看开会的例子,一个气场强的人进到会议室的时候,是不是所有会议室的人都会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点点头,什么意思?意思是你们别管我,你们继续。而一个气场弱的人进来之后,大家根本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身上。他点点头什么意思啊?是不好意思打扰各位。气场强的人,明明是已经打扰了大家,占用了大家的注意力,把大家注意力都都吸引过来了,但是他理所当然。你们别管我,你们继续,很自然很随意。另外一个气场弱的,明明没有打扰的大家,但是还得点点头,陪个笑,对不起,打扰大家了。这就是我们之前讲的“反者道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