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意念汇成河

学习笔记五:自我评价权和成事

zahui 于 2024-09-30 发布
# 拥有自我评价权就能做好任何事情?

讨论到这里,应该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拥有自我的最终评价权,就必然导致能把任何问题做好。我们在讨论的这个过程中跳步了,所以大家自然不明白。我们想想,我们想做成一件事儿,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上学的时候,是不是有老师说:成功是靠百分之三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七的汗水,对吗?现在还有一种流行的方法叫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如果你做到一万小时的时候,你自然而然能够成为专家。但是朋友们你们想想,努力这个事靠谱吗?你有没有说过,我一定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干这件事,或者说一定要学成某种东西。比如说某种乐器或者体育运动,或者减肥,最后你干成了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没都没干成,所以我们是凡人,而那些想做什么就能做成什么的人,就是神。为什么呢?为什么你下了那么大的决心,每天咬着牙做一件事情,特别刻苦,特别认真,最后还是做不好。

# 意志力是一种消耗品

我举一个例子,你们看看是不是跟大家每天特别像。就比如说减肥餐,我有一个姐姐,不到一米六,一百四十斤。他跟我说她要减肥,每天不吃肉,只吃菜,每天运动走一万步。这就是现在大多数人的减肥方法。好比说她就坚持了七天,一看有效果,减了两斤,结果到了第二周,他们说晚上聚聚吧,咱们吃个饭。那这姐姐一想,反正已经坚持了七天了,总得慰劳慰劳自己吧,去吧,回来还不敢上称。第二天公司有个客户,又得吃饭,第三天公司来新的实习生给他买了一奶茶放桌子,你不喝不合适吧。结果这个星期完了一上称,上周新减的那两斤又长回来了,心里想:哎,我就不是这块料,算了吧。结果这个减肥就此结束。然后过两天不知道又受什么刺激,开始要做刘耕宏女孩,跟着跳操。第二天就说自己浑身酸疼,休息两天,这一休息就又到此为止了。我举这个例子,是不是跟你们下定决心去干某件事一模一样?为什么为什么我们靠努力或者说靠意志力,靠所谓的自律,总是半途而废。因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换句话说,意志力它是一种消耗品。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心理学家,他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就挑出来一些不喜欢吃胡萝卜的人。然后,这些人的数学成绩,尤其是这个几何学的成绩基本都差不多。把这群人分成两组,然后在桌子上同时就摆上胡萝卜和曲奇饼干。两组都不爱吃胡萝卜,但是大部分人都爱吃曲奇饼干。告诉第一组人:你必须吃胡萝卜。也就是说第一组人必须靠意志力去吃胡萝卜同时抵御想吃曲奇的这个冲动。但是告诉第二组人,桌上什么吃的你都可以吃,随便吃。结果第一组人就被强迫着吃了胡萝卜,咬着牙特别痛苦。第二组人就把曲奇都给吃光了。之后,这个心理学家就发给他们一道比较难的几何题去解题。结果就发现什么?可以随便吃的,就是可以吃曲奇的这些人,他就更愿意花时间去解这道难题。而那些动用了意志力的去抵抗曲奇,而忍受痛苦吃胡萝卜这帮人,面对这个几何问题的时候,很快就放弃了。所以说。意志力不靠谱,它是一种消耗品。当你在把这个意志力用在抵御吃曲奇的时候,你后边做题意志力就不够了。所以百分之九十七的努力你根本做不到。

# 一万小时定理和天分

而一万小时定理,更不靠谱。一万小时听上去不长,但是咱们来算笔账。按照我们每天练习三个小时去计算,我们每天都能坚持,如果练习一年,我们就可以练习一千零九十五个小时。就按照这个进度每天练习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其实很长的。按照这个进度,我们要练习多长时间呢?九年四个月零二十五天,请问我们谁能做到?再回来看看这三个小时的成本,按照一万小时,你现在去学一种乐器一小时,如果私教大概是三百块钱。如果是大课,也需要一百到两百块钱一个小时,一万小时就是二百到三百万的成本。就说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要请老师的,剩下三分之二靠你自己练。那你也得花大概一百万,你愿意吗?这还是一个室内项目的成本。如果是像滑雪这种,比如谷爱凌,他练的就是滑雪,你们算算要多少成本?算上滑雪的场地的费用,来回机票的费用等等。谷爱凌这种算是幸运的,练了十年没有受伤,还能拿到世界冠军。有多少孩子练了十年,对一件事儿特别精通,但是连赛场都没有机会上,这种风险你不愿意去承担?采访的时候,我记得这个谷爱凌说,他的秘诀就是每天睡十个小时,睡十个小时觉不难,很多人都能做得到,但是他不睡觉的时间所练习的这一万小时太难了。所以说一万小时定律它也不靠谱。

再说天分,这个东西就更不靠谱了。天分这个东西可能能决定你前面写的那个数字是一还是二还是三。但是你投入的时间和你投入的精力才是后面的零,才是能够给你和别人带来差距的东西(例如3000和10000的区别)。前面的写着一二三,意思就是你的天赋不可能给你和别人带来数量级的差别。所以就不存在什么百分之三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七的努力,只有什么?只有百分之一百的热爱。这是什么意思?好比说练琴,别人是咬牙在坚持,但是我是在享受?你靠意志力只能坚持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喜欢,我能够做到除了吃饭睡觉都干这个事,你比得过吗?

前两天看抖音,一些家长看着小孩上网课快崩溃了,这孩子一会儿抠抠橡皮,一会儿想要上厕所,一会儿看看外面的小鸟,一个小时作业要写三个小时。你把它按在那儿学习,痛苦死了,我心里想着我要跟谁谁谁出去玩,然后在表面上学了五个小时,实际上注意力放在这个学习上的事儿只有半个小时。但是别人孩子,你也不用往他的头,我喜欢学,我不吃饭都可以。人家学了三个小时,但实际上效率是你的六倍,还有两个是小时,可以拿来干别的发展别的兴趣爱好,并且可以恢复注意力。这种情况下别人就是学霸,你就是学渣,人家就是神,你就是凡人。我现在给大家讲这些例子,比如学习,但实际上我是带着大家做推导,推导什么?拥有自我最终评价权,就必然导致能把任何事情做好这件事。

# 热爱来自于快乐,来自于你对你自己快乐与否的评价

我们讲了只有百分之百的热爱,才能把一件复杂的事做好。那热爱从哪来的呢?热爱这个事情不是无根之水,我们不可能凭空就喜欢上一件事,就像不可能凭空就喜喜欢上学习,它一定有它的源头。

世界上所有的所有的生物都是趋利避害的。我们人类也要去做对我们有利的事情,什么事对我们有有利?是不是就是那些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但是实际上这个逻辑是反的,我们之所以感到快乐,是因为在进化上,它更有利,更能适应当时的环境。但是大脑不管,操纵我们去做那些让我们觉得快乐的事情。之所以热爱,是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这个乐此不疲,其实就是热爱,不计成本,就是热爱。你为了做这件事情可以不眠不休,你为了做这件事情可以挥金如土,这才是热爱。为什么?因为它能够让你感到快乐。而且这种快乐它不是来自于外在的激励,不是附加的,不是说你干了这件事情,别人夸奖你或者给你发钱,也不是说你做了这个事情能获得其他的物质奖励,而是这件事本身就能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但是这个快乐从哪儿来?你妈感觉,你学习她快乐。但是你快乐吗?你不快乐。这老板觉得你加班他很快乐,你快乐吗?你也不快乐,这个快乐是你个人的感受,是你对这件事儿的评价,是你对你自己快乐与否的评价。所以核心是你要做自己的主人,是你要拥有对自己行为和想法的最终评价权。

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把评价权交给别人,别人夸奖你,你就很快乐。以别人的这个目标当成你的目标。你做某些有难度的事情的时候,就必须要调动意志力。但是刚才咱们讨论过意志力是有限的,你投入的效率和时间,就必然没有那些热爱这件事的人多,所以你获得的成绩也就必然不如别人。最后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夸奖,和你想要的那些物质奖励。这就是为什么你给孩子说你学习好了,你得一百分了,我就给你买点什么什么东西。往往我们达不到这个效果,你越奖励他,越达不到这个效果。因为他不热爱。

# 复自道展现出来的自信

把自我评价权收回来之后,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你都会有一个认知。就是,这事情只有我喜不喜欢,热不热爱,没有干的成干不成。因为只要我喜欢,就一定能干成,对吗?回到我们说的话题,你给别人传达的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我能给你提供无限的价值,这就是你人格魅力所在。但是有人问了,遇到那些让你想做不喜欢的事儿的人怎么办呢?还是回到原点,你的自我评价权在你自己的手里,你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这个人有企图让你做你不喜欢的事儿。那么这个人还有什么社交的必要吗?咱们为了避免麻烦,你就把它礼貌的应付过去就完了。我记得在这个论语里边,孔子就遇到过这么一个人,非要请他出来做事。但是这个人呢他是靠篡位,篡权上位的。跟孔子讲了半天,孔子就是表面上答应,但实际上最后没去,根本就没有必要在这种人上浪费时间。这个时候,不管对方再有权再有钱,你没有办法跟他发生什么交换关系,他不影响到你,你也影响不到他。你表现的自然就是不卑不亢,这不就是人格魅力吗?当下次你们之间有什么事,能够产生交换关系的时候,他自然会来找你。而反过来说,你现在表现的特别殷勤。他想让你干你不喜欢干的事,你也去干了,你传递给对方的是什么?就是你没有价值,就是你对你自己的价值的不自信,才需要用额外的东西来平衡。

这里边逻辑可能稍微有点复杂。我们按照框架的方式一起讨论一下:最上面的是我们讲的反复讲的自我最终评价权,或者叫自我裁决权,复自道。有了这个东西,我们所有东西都是向内求的。同时有了自我最终裁决权,你才能有行为上的自主,你的决策,你的行为,才会更加以你自己的意志为主,而并不是更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受到其他人的显性的或者隐性的影响,你才能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而只有你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你热爱的事,你才能找到这件事本身能够给你带来的乐趣。也只有你体会到了某件事的内在乐趣,而不是来自于它的外在奖励,才能真正的去热爱某件事情。由于热爱,你就能做到心无旁骛,你就能做到更加的专注。有了专注才有专业,进而能成为职业。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能为你带来比较丰富的经济收入。可能这个经济收入都是你想象不到的。而当我们知道这个流程之后,就能理解,只要你喜欢,只要你想去做,只要你热爱,你就可以做成任何事。

这就是在社交过程之中,能够为别人提供长期价值、稳定的价值、稳定的价值感的最坚强的后盾。而且这种价值感是不会因为场景或者说你的社交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形成了你的人格魅力,就形成了你的气场。有了人格魅力和气场之后,你就会对你周围的人有一个极大的吸引力。你的社交能力,你的谈判能力,你的演讲能力就会获得极大的提升。然后你就会有大量的人脉资源,同时就会有更多的人主动跟你合作。所有这些东西都会回过头来反哺到你的自信之中去,让你拥有更强大的一个魅力。同时这种社交乐趣也会反哺到你所热爱的那个事业中去,这就形成正向的增长循环。

# 人格魅力对人生的反哺

我们再往外扩一点,当你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之后,同时因为你的热爱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你对异性的吸引力就会大幅的增加。这时候你就有更多的选择权,你的面对这些异性,要不然就是拥有同样的人和魅力,要不然他就拥有其他的资源和能力。反过来说,他对你又是一个增长助力。而稳定的感情生活,和谐的家庭,就进一步帮你把那些为了家庭问题而拖后腿的竞争者要甩到后面。而所有的这些:和谐的家庭,事业的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你健康身体的根源。而健康身体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由于你更多的是向内求,你的快乐本身也不来自于外部的标准,这样你就必然更加关注自我的丰富和自我的成长,你就自然会更加喜欢读书、健身这些能够促进你自我成长的东西。所有那些靠外界的刺激的不良嗜好,你就自动屏蔽了。而且由于你是向内求,跟别人攀比,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乐趣。所以社会上流行的东西,比如说奢侈品、豪车、名表,他对你不够造成吸引力。因为你不需要这些东西来帮你提升价值感,提升优越感,也不需要这些东西来帮你撑门面。所以你花钱就更理性,就更容易积累财富。由于赚钱不是你的目的,你就更不可能相信什么天上掉馅饼的骗局,也不可能盲目的投资,你所有投资就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擅长领域。这些能够帮你避免无谓的损失,又反过来增强整个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越来越成功,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反过来说,即便你在其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你依然可以靠这套东西,这套逻辑来帮你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如果你能做得到,那么你在别人眼里就是神一样存在。你就能够成为你专注的那个领域的神,比如快餐之神,比如辣酱之神、篮球之神,带货之神,甚至是搞笑带货之神。